早春季节,中国一拖工业园第三装配厂正全力以赴为2017年春季销售做准备。
总装车间生产忙
近日,记者来到中国一拖工业园三装厂大轮拖总装车间,LED显示屏上的数字正在欢快地“跳跃”着,当日的计划数量已接近历史最高。
为在高产期间合理使用生产资源,中国一拖三装厂进行了“大线瘦身”,即把原来总装线上的组合件装配移到内饰车间,达到充分提高总装线线速的目的;同时,把重拖车间的组合区域也移到内饰车间,减少冗余环节,提高重拖车间的生产效率。
走在生产现场,记者不仅感受到员工大干高产月的热情,还感受到信息化手段的便捷,以信息化管理手段助力生产,事半功倍。
生产部部长邓宏磊介绍,LED生产显示屏正是MES系统的终端。MES系统即生产制造执行管理系统,它不仅能“掌握”整个生产车间的信息并实时更新,连调试场、库存的信息它都了如指掌,是推动整个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“武器”。有了它,管理人员省了不少心。
此外,还有SAP系统和Andon系统。SAP将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关联起来,生产部将生产订单导入SAP,产品部、工艺部维护订单BOM组件,采购部根据订单对外发出物料要货计划,物资配送科根据订单接收物料、办理入库和对车间发料。通过SAP信息检索,还可以了解物料仓储信息。当车间遇到生产异常时,Andon系统的呼叫功能可以让职能部门迅速捕捉问题并到现场解决,在问题处理完后,可录入异常形态,便于后期质量追溯。通过Andon系统记录,还可以了解生产影响因素,为管理能力提升和现场改善提供数据支撑。
“五铁”精神是抓手
2017年,中国一拖三装厂进行采购管理创新,实现了“采”“购”分离。采购部部长助理张尹松介绍,从2017年一季度,“采”“购”分离开始试运行,以小组形式开展工作,以合同签订前后的工作为分工界限,不同小组侧重不同工作,提升工作质量和专业化程度,并形成相互制约、检查的机制。
六个小组包括两个供应商管理组、计划组、质管组、综合计划组、综合质量组。两个供应商管理组一个负责供应商寻源与选择,另一个负责采购商务,包括采购合同的签订等。计划组负责采购交付,质管组负责采购件的质量验收与控制,综合计划组、综合质量组分别负责综合计划管理和综合质量管理。
高产月期间,保供工作尤为重要,只有保供工作做得好,才能使各环节不掉链子。为此,中国一拖三装厂对内、外部供应商严格考核标准,以往以一台车为单位进行考核,现在以每分钟为单位,即如果出现因供货不及时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生产延迟的,以延迟的分钟数考核供应商。
今年中国一拖三装厂厂部提出了“五铁”精神,即铁的管口、铁的心肠、铁的手腕、铁面无私、铁的纪律。“我们把‘五铁’精神贯穿到工作中,无论是供应商还是我们的采购工作人员,都要调整好心态,有清醒的认识。”采购部部长陈智辉说。
在采购质量管控方面,采购部牵头对50多个物资类别的执行标准和质量问题进行了梳理,对技术质量标准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明确,按照物资类别与供应商签订技术协议,使采购有标准,同时供需双方标准一致;完善质量协议,通过加大不合格品的考核力度和停供措施,促使其提高零部件符合性。
服务保障要做好
作为服务保障部门,机动科承担着保障整个生产区域设备正常运转的重任。
为确保在高产期间高效率地工作,机动科创新工作方式,打破坐班制的维修方式。“以前是请修制,就是设备如果出现了问题,现场要派人到我们维修小组请修,修理设备的师傅再到现场去。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只有两三分钟,但在高产期间每分钟都很关键,不能浪费,为此我们的设备维修人员改变在小组坐班的方式,到生产现场去,缩短报修的时间。此外,我们还设立了现场屯驻点,随时观察、保障设备的工作状态。”机动科科长兼党支部书记刘安宁介绍。
另一个法子是错时上班。即一部分维修人员在上午8点到下午6点上班,另一部分人员是下午1点半到晚上9点半上班,对设备白天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、处理,保证设备在下一个工作日正常工作。
“机动科有105人,80人都是维修人员,在高产期间,他们每一个人都把个人的能力和作用发挥到最佳状态。”刘安宁说。
采访结束时,记者来到调试场。调试拖拉机的师傅们已经脱去厚重的棉大衣,穿上轻便的工装,驾驶着拖拉机来往穿梭,对下线的拖拉机的功能进行逐项检测。“隆隆隆……”“哒哒哒……”拖拉机的轰鸣声时而清脆,时而沉闷,不绝于耳。